• 主页 > 知识问答
  • 知名主持人于嘉全马跑出2小时38分,突破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

    4月12日,武汉马拉松线上活动由知名主持人于佳出席。半程马拉松用时1小时18分钟完成。一个月后的今天,于嘉测试了自己,再次跑了全程马拉松。从他晒出的数据来看,他的全程马拉松时间居然达到了2小时38分14秒,突破了新晋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距离一楼仅6分钟路程。

    马拉松成绩_马拉松成绩表_周其祥马拉松成绩

    我们都知道,于佳的跑步生涯一直有一个遗憾。 2015年东京马拉松,他因看错终点线而提前停车,最终以3小时09秒的成绩错失正式比赛中的破3。去年北京马拉松,他的目标是跑完3小时。尽管准备充分,但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参加,他自己跑了一场线上马拉松,成功突破3小时。如今,于佳在马拉松比赛中跑出了惊人的2小时38分钟。不知道他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

    周其祥马拉松成绩_马拉松成绩表_马拉松成绩

    他写道:

    上个月12号我跑了武汉网上半程马拉松,成绩有所提高。很多朋友都祝贺我、鼓励我,这让我有些虚荣——“至少你还没有放松对身体的要求(学习),小孩子说话都烦死我了)”,但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想:我的半程马拉松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全程马拉松呢?

    我上一次跑全程马拉松可以追溯到去年10月的北京马拉松,但那是网上的,我没有参加实际的赛事。因为女儿幼儿园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运动会被移到了北马学校的同一天,“根据天气预报,近期可能会下雨”。然而,原定时间并没有下雨。预定的时间下雨了,没有提前通知。结果,我不被允许参加运动会。我没有参加,也错过了真正的北马赛事。我挺郁闷的,因为这次北马准备突破三小时“大关”。我已经系统训练了很长时间,黄河教练也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计划。可惜我只是白白错过了。

    突然想起我报名了北京马拉松线上赛事:条件宽广多了。只要比赛当天跑完马拉松距离就没有问题。我刚刚做到了。我妻子带我女儿去上钢琴课,我就这么做了。收拾好东西离开家后,我经历了种种波折,穿的衣服也不合身。印象最深的就是绕着工体外场的跑道转了很多次,哈哈,就像是被拉着的动物一样。跑得越远,我就越有信心,最后跑了42.2公里。我很高兴看到我真的达到了我的目标。我记得我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是2012年的北京马拉松。那天我跑完回家,妻子给我做了粥。喝完粥就去太力直播CBA比赛,没有任何耽搁;这次同样是在赛后晚上进行CBA直播。我按照要求到了工作地点,和之前效力过北京队、江苏队的陈雷进行了点评。他可以证明我说的不是谎言。

    跑步是很容易参与的,因为它门槛低、要求低。为什么我不能跑?我无论如何都可以跑。但如果你真正开始跑步,你就会发现你会遇到很多问题。我自己也遇到过:疯狂参加比赛、疯狂训练、受伤、影响日常生活……一系列问题,我就不细说了,我自己统计了一下,截至昨天我已经参加了线上线下共举办半程马拉松100场、全程马拉松42场。数字相当合适。然而,去年我没有参加任何体育赛事。年底的时候,我跑了很多次。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不喜欢马拉松,而是喜欢跑步。

    马拉松成绩表_马拉松成绩_周其祥马拉松成绩

    那人问,都是跑步,有什么区别吗?我觉得,特别是现在,对于我个人来说,还是有不少的差别的。

    我,一名媒体工作者,中年,身体健康,热爱运动。我每天都会挤出一些时间去锻炼身体,保持身材。我想如果你真的热爱运动,就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我绝对想每天锻炼身体。我也非常理解那些因为工作和生活原因而无法每天锻炼的人,所以我更加感激我所从事的工作和我成长的状态。前者让我能够接触到每天锻炼身体,后者让我不去想它。这与体验身体锻炼的乐趣是非常相反的。

    去年完成北京网上马拉松后,我越来越觉得锻炼是我自己的事。我不需要给别人看,也不需要像2014年到2016年那样满世界跑去参加活动。而且,我应该遵守锻炼的规则。 。遵守规则意味着尊重运动本身。这种感觉其实给我减轻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无论如何,距离是存在的。如果你已经尝试过第一次,那么还会有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如果你追求走走停停,欣赏风景,就跑慢点吧,不是有所谓的慢长距离吗,也没有人规定不能慢长距离跑42.195公里、50公里吧?如果追求速度,就没必要在各地较量。就选早上或者晚上人少车少的时候跑吧。这大概和马拉松比赛中封路的情况没有什么区别。不管怎样,你可以省吃俭用,照顾好自己。

    马拉松成绩_马拉松成绩表_周其祥马拉松成绩

    那么话说回来,如果以我现在的状态,跑完全程马拉松距离,会得到什么成绩呢?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保持了自己的健身习惯和锻炼计划。当我完成武汉在线半程马拉松后接受采访时,我说很多人帮助了我。嗯,黄河教练一如既往地给我制定了每周的跑步计划。来自田径世家的橄榄球运动员张小扎经常给我传授力量训练策略和跑步发力的方法。一直带领我进行力量训练的李欢教练,也会及时找出很多有效的方法让我在家训练……所以为了不辜负他们认真负责的教练态度,我想我应该尝试一下我自己跑了一场全程马拉松,来测试一下我现在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

    如果你愿意,那就去做吧。黄河上周安排了两次2小时耐力跑,速度为85%。不追求速度,而是能够随机应变,根据突发情况制定“战术”(哈哈,我记得王军霞告诉我们跑一万米制定战术,我以为这样的事情会伴随我一生没关系),我都能很好地完成,每次都是28公里多一点。据黄教练介绍——“这不仅有助于增强自信心,还有助于提高长距离肌肉记忆。”对我来说还有一件额外的事情,那就是“旅行”,因为这样我可以规划自己的马拉松跑步路线。一石三鸟,理想。此人又问:你确定3小时内可以回来吗?你不认识我。我早上 5 点起床,早上 5:30 出发,只是为了在女儿起床之前回家。不让运动耽误了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我们家从2017年开始的核心理念,哈哈。所以对于这件事情我确实可以有一定的信心

    剩下的都是小事,如何准备、如何调整……需要提到的是装备,或者更具体地说,是鞋子。

    去年夏天我遇到了带有碳板的鞋子,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们看起来很奇怪。是的,不是4%,而是next%(别问我为什么不先穿4%)。男篮世界杯期间我每天都穿着它训练。出来的速度让我震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我很难说服自己,所以我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但结果总是有效。

    在询问了黄河教练后,我了解到在鞋底添加碳板可以通过改变落地方式来改变身体的状态,进而改变跑步姿势来达到加速的目的——现在大家总喜欢叫一个很好东西”“神器”。其实现实生活中哪里有“神器”呢?为什么不把科技渗透到运动中,让运动的享受变得更加明显和极致……话虽如此,如果你真的想要运动的话科技为您提供更多服务,还是得有更强的力量才行,真正能够驾驭得自如,才能真正发挥出“神器”的作用,无论是前面的百分之四,还是后面的百分之,都需要用小腿力量来带动。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力量训练,如果你只是跟风,“是的”很容易变成那个特别粗俗的比喻——“用步枪作为武器”。火棍实在是太浪费了 事物。”

    马拉松成绩表_马拉松成绩_周其祥马拉松成绩

    所以在整个马拉松比赛中,我骑的是最新款的 Alphafly。与之前的碳板跑鞋相比,这双前掌还配备了 Zoom Air。说实话,我曾经质疑过这个小时候穿篮球鞋时经常接触到的东西:它放在跑鞋里有什么用呢?如果加上的话会不会更好?

    马拉松成绩表_马拉松成绩_周其祥马拉松成绩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整个马来西亚之旅。但随着距离的延长和时间的流逝,我开始发现搭配这双鞋的好处:碳板持续强化跑步姿势和小腿力量,泡沫缓震和回弹就不多说了,这个我没有预计。是的,Zoom Air 实际上可以在前脚着地并带动躯干向前时保持良好的着地支撑。说白了,就是不要让脚着地,也不要着地那么重。强度和耐久性达不到。你保留了吗?这个组合在跑步过程中时刻提醒我:你需要收紧你的核心,你需要用脚掌着地来带动你的躯干向前。落地的时候支持一下就可以了。别太担心...我在跑步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多条上坡和下坡,起伏明显。一旦你无法控制你的核心,你将立即无法控制双脚的横向运动。只要你的脚横向移动,变焦就会有非凡的外观。空气直接摩擦甚至“撞”到了对方脚踝的内侧。尽管不断调整,右脚踝还是直接受伤。我认为这是一个无声的提醒——继续好好练习你的核心。

    热爱跑步的人无法选择场地。毕竟“破2”的基普乔格也是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磨练出身手的。我唯一能向自己证明的是,我第一次拿到这双鞋的时候是一个雨天。跑步计划恰好是一公里十组间歇,中间有五分钟的慢走。我必须走上跑步机才能完成。由于手表漂移严重,所以我没有启动。无奈,我只能手动记录下快乐的跑圈。我发现在直线赛道上,我在17公里/小时和18公里/小时之间穿梭,心率下降时我必须进行间歇,但我严格控制自己的核心,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在脚没有任何横向移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完成。 (当然,训练科目太变态了,即使我有新的好鞋,我还是边训练边“打招呼”教练……)

    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两点:第一,想要跑好,避免受伤,一定要练好力量。不要以为练力量就意味着大肌肉和负担。它是驱动身体、保护身体的最原始、最基本的东西。其次,不必迷信“神器”。想要驾驭一款科技含量极强的“运动神器”,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能力,否则只会跟风而行,适得其反。

    马拉松成绩表_马拉松成绩_周其祥马拉松成绩

    我自己创造了这个马拉松。所有步骤都显示在图片中。耗时2小时38分14秒。没有撞墙,没有抽筋,也没有打嗝。任何胸痛或小腿疼痛一定是由于那一公里跑得太快造成的。跑步前先打滚。我用了泡沫轴,充分热身,系好鞋带,拿了一块能量胶打底,27公里后又拿了一块能量胶,戴上帽子防晒。除了跑步过程中我没有补充水分来维持配速之外,并没有做错什么。

    比赛后半段我实现了两次单公里配速在3分钟/公里以内。如果32公里后配速下降,我可以继续努力,调整到4分钟/公里的稳定配速。上半场比赛的成绩比上届武汉线上半程马拉松要好。又快了一分钟。这次全速只比上次半速慢了一秒。我感到很高兴——首先,我可以为每一个帮助我提高运动水平的人感到很欣慰,哈哈,我没有让你们失望;其次,我想通过自己的经历了解运动科技的真相(当然,我可能认为我明白了);第三,我可以告诉自己一句话:呵呵,你一个中年人,一点天赋都没有。修行到这种程度,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凯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sitefx.com/html/tiyuwenda/9409.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