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71岁丧偶老人吴XX的生活适应与情绪疏导需求分析

    吴某某,女,71岁,儿子几年前意外去世,丈夫去年因病去世,儿媳妇另嫁并有了自己的家庭,委托人目前与孙子生活在一起。客户的孙子今年19岁,目前正在找工作。两人关系和谐。客户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身体状况不佳。客户不太擅长做家务。妻子在世时,他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无微不至地照顾客户。妻子去世后,客户开始学习洗衣、做饭等日常家务,有时感觉有点困难。对于妻子的去世,当事人难掩心理悲伤,常常叹息。

    2、需求分析

    1. 需要情感咨询: 当事人丧偶,仍处于悲伤之中。家人没有时间陪伴她度过适应期和放松期,所以她需要心理安慰和陪伴服务。

    2. 生活需要适应: 当事人以前生活起居主要依靠妻子。妻子去世后,他需要自己去适应生活中的小困难。

    3、健康养老的需要:服务对象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疾病,突然丧偶的心理影响也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双重打击。服务对象需要掌握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

    居家技巧女性生活视频_居家生活小技巧_女性居家生活技巧

    三、服务目标及计划

    (一)服务目标

    帮助服务对象宣泄内心痛苦,勇敢面对,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帮助服务对象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增强自信心,引导服务对象保持良好心态,积极生活。帮助服务对象了解和掌握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提高保健能力。

    理论支撑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历所持有的观念会有意无意地影响其实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因此,了解个人经历对于了解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有很大帮助。针对案主的这种情况,社工采取心理和社会治疗模式,关注案主前世因失去孩子或丈夫而产生的压抑悲伤,并利用处于这种情况的人将客户置于某种特定的情境中。了解所处环境、注重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家庭和社会角色对服务对象有重要影响。委托人面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经历有关,他们曾被悲伤和情绪问题所困扰。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将有助于客户过上健康的生活。

    服务策略

    女性居家生活技巧_居家技巧女性生活视频_居家生活小技巧

    1、提供心理安慰和情感陪伴,引导当事人理性积极地看待“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正确理解失去儿子、失去妻子的痛苦经历,正确表达思念,缓解客户的悲伤。

    2、链接社会资源和同龄群体力量,提供生活和情感支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学习健康预防、保健相关知识,保障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幸福价值。

    3、引导服务对象学习居家生活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对象生活适应能力。

    四、服务流程

    第一阶段:建立职业关系,提供心理安慰和情感陪伴,正确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通过多次拜访,社工与案主建立了专业关系。客户是一个失去独生子的家庭的成员。本来孩子的死给当事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但她的丈夫也因病离开,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雪上加霜的是,旧伤未愈又是一次重大打击,当事人只能默默承受悲伤、孤立和孤独。

    社工积极鼓励案主说出心里话。当事人向社工吐露,昨天当他看到门前有路人时,他的眼泪像雨一样不停地往下掉,而且从后面看特别像他的妻子。她说,以前,丈夫也喜欢戴帽子,走到窗边,看到她就打招呼。过去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她仍然无法适应妻子的突然去世。孙子目前19岁,正在忙着找工作。他不能指望他的孙子。他还年轻,不能把这事告诉他的孙子。现在我很孤独,很害怕,忍不住想哭,有时晚上会失眠。社会工作者利用集中倾听和鼓励技巧来鼓励案主清楚地表达他们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经历表示同情。在安慰客户的同时,他讲述了自己最后是如何走出一些痛苦的经历,并给客户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客户可以写下他想对妻子说的话以及他如何想念他。在纸上。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可以想点别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在此过程中,社工真诚回应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困难,并为服务对象提供表达悲伤的环境。

    第二阶段:链接社会资源和同侪群体力量,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和情感支持;引导服务对象正确认识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学习健康预防和保健相关知识,保障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幸福价值。

    社工每季度邀请服务对象参加生日聚会,扩大服务对象的社交网络,连接同辈群体的力量,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活动中,社工有意识地引导服务对象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同时让“580”志愿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融入这个环境,感受到服务的意义。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给予客户力量。客户在活动期间与其他会员聊得很开心,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度过生日聚会。

    同时,社工邀请服务对象参加健康讲座,学习医疗保健知识。活动结束后,社工为服务对象下载了健康练习,让他们在家也能锻炼身体,增强了服务对象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健康生活的意识。

    第三阶段:引导服务对象学习家居生活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对象的生活适应能力。

    对于这次干预,社工提前给案主打电话协商会面时间。服务对象对社工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热情接待了社工。针对案主安全养老的需求,社工在会前准备了家居安全知识相关材料,引导案主“想一想”,反思自己的家居安全状况。当事人向社工告知了一些隐患,例如浴室地板湿滑。社工结合老年人的功能特点和整体家居环境,从电器的使用、家庭用电安全、家庭燃气安全、家庭消防安全等。针对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气常识,还详细讲解了扑灭早期火灾等家庭安全知识。服务对象认真聆听,有不懂的地方询问社工,社工一一解释。最后,当事人非常感谢社工,并告诉社工,这些事情都是他妻子以前做的,他什么也不懂。现在他什么都明白了,不再害怕了。他会慢慢适应生活的变化。

    居家技巧女性生活视频_居家生活小技巧_女性居家生活技巧

    第四阶段:引导当事人理性、积极地看待“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正确认识丧子丧妻的痛苦经历,提高应对生活的能力。

    社工邀请服务对象参加园艺治疗小组,让他们感受生活,增加与他人的沟通,减少胡思乱想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通过让服务对象参与绿色植物的种植和培育,可以感受到对“新生活”的渴望,改善服务对象的心情和状态。

    客户还在家里种植了一些多肉植物。他也喜欢花,有兴趣学习养花技巧。活动中,服务对象积极与其他团队成员交流养花经验,互相帮助。服务对象感受到了种花种草的快乐,心情舒畅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活动结束后,社工引导服务对象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花卉,体验“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的自然生命过程,引导服务对象学会欣赏生命并感恩生命的每一个过程。 ,正视生命的变幻无常,正确认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当事人表示,一开始她感到痛苦、害怕和不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慢慢接受和适应这种生活。

    5. 效果评估

    (一)服务对象变化

    通过社工多方面的努力,从个人和人际层面进行干预,近2个月的时间,案主目前的无力感得到改变,性格变得开朗,对生活和社交充满期待。能力逐渐提高,社会功能逐渐增强,周围的一切都在努力向美好、舒适的生活方式转变。

    (二)工作目标完成程度

    社会工作者通过观察的方法了解服务对象的变化,并与预先设定的服务目标进行比较,以评估服务效果与预期目标的一致程度以及每个目标的实现程度。经比较,双方共同制定的目标基本实现。客户的情感、健康和生活适应需求均得到满足。

    6. 专业反思

    从案例的经验来看,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服务对象,发挥推动者和推动者的作用,鼓励服务对象主动与外界互动。获得支持和认同感,从而丰富自己,找到人生新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对服务对象的个案服务可以依靠心理咨询、治疗小组、社区活动等方式,多种类型的服务使服务对象能够在不同领域学到东西,以多种形式促进服务对象成长、得到强化。

    (作者单位:重庆市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sitefx.com/html/tiyuwenda/9362.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