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现问题的相关责任人,要公开追究责任并切实整改。
农村学生营养餐补贴被挪用偿还政府债务、基层“三包”等支出。膳食供应单位违法经营、偷工减料、销售不合格膳食、在膳食采购招标、膳食监管过程中权力寻租……根据《国务院关于中央预算和其他财政收入执行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近日发布的《2023年支出情况》显示,《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实施中存在不少问题。
众所周知,农村营养餐计划旨在改善学生膳食营养,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是一项完善的公共支持项目。这份审计报告披露的营养餐问题令人震惊,与该项目的良好初衷形成鲜明对比。
事实上,营养餐乱象时常被曝光。比如有的学校的营养餐每人只有半碗素面;一些学校用营养餐的伙食费来提供教师福利;有的学校营养餐严重缺斤缺两,瘦肉19公斤重达8.4公斤……不久前,河南省信阳市纪检监察委还公开举报了三起腐败典型案件涉及“不营养的营养餐”,涉及虚报、敲诈勒索、侵占、挪用营养餐专项资金等问题。
可以说,此次审核结果与各地曝光的营养餐乱象遥相呼应。从宏观上看,再次提醒全社会,营养餐“漏掉、漏掉”的可能性不容小觑,必须把营养餐工程打造成透明、不妥协的“阳光工程”和“良心工程”。将斩断那些肆意妄为的“黑手”。
作为国家自上而下推动实施的标志性民生工程,营养餐从来不缺乏监管要求。例如,2022年10月,多部门联合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办法》,再次强调中央安排的营养餐补助资金要设立专账并详细核算,严禁克扣、截留、侵占、挪用。 。
从曝光的案件和本次审计报告披露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挪用资金、违规经营、偷工减料,还是招投标过程中的权力寻租,相关制度规范都已被渗透,营养餐被视为“唐僧肉”。这也反映出,要想把系统的红线变成活生生的“高压线”,让“黑手”无从下手,就必须构建有针对性的、密集监管 系统。
按照《办法》要求,教育督导部门要把营养餐落实情况作为学校督学责任人日常督导的重要内容;财政部门应当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市场监管部门要定期对学校食堂、供餐单位等进行食品安全检查……但具体实施流程较多,责任主体较多。只有促进不同监管部门、监管环节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共享,才能避免“九龙治水”的尴尬。其中,提高实施透明度尤为关键。
在财政补贴发放方面,营养餐计划有明确的纵向监管。但事实上,作为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通过推动全过程公开,将为各方监管创造更好的条件,实现纵向监管和横向监管的合力,涵盖采购、招投标、监管、问责等环节,链上可确保不存在真空、死角。以本次审计结果为例,对存在问题的责任方,必须公开追究责任,严肃问责,严肃整改。
《办法》还明确,学校应当定期公示受益学生名单和人数、食堂财务收支、食品及原辅材料采购情况、定量菜谱等;各地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借助信息技术,多渠道接受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这方面的公开和监管制度的完善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必须落入具有约束力的“标准配置”机制,真正做到阳光下的公平,通过公开保障“营养”。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审计报告还揭露了营养餐新“危机”——在审计的159个县中,多达66个县用营养餐资金偿还政府债务和基层“三保”。 ”以及其他挪用支出的行为。
此次新增挪用资金占总数的近一半,这提醒我们,在当前地方财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有效阻止地方政府在营养餐经费上“做主”的问题日益紧迫。同时也表明,除了加强营养餐“专项资金”监管外,其他领域的资金保障也值得关注。
无论如何,农村学生的营养餐不能成为各方觊觎的“唐僧肉”,对任何“缺一斤”、“鹅毛过头”都要零容忍。是时候更加系统地努力,为实行了10多年的营养餐建立起有效健全的监管“防火墙”了。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aisitefx.com/html/tiyuwenda/9375.html